剧情介绍

  对一位教皇的血腥时代的描绘。亚历山大六世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最恶毒最荒淫的教皇之一。他的儿子凯撒是个野心勃勃的极权主义者,极端残忍冷酷,不择手段,一心想用暴力统治意大利甚至周边国家。
  幕后故事
  文艺复兴是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的欲望都光芒万丈,每个人的意志都摆在他自己的宝座上。人类成为宇宙的立法者,开始分不清伟大与邪恶的区别。城邦的荣耀、民族国家的偶像,一座座肉体的丰碑,使台伯河畔那个古老的帝国梦,从堕落的罗马教会中脱颖而出,像恶之花一样盛开。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坏得不能再坏”的教皇,电影史上很少有他们的传记。只有1965年好莱坞的《痛苦与狂喜》,描写尤利乌斯二世,这个有三个私生子的教皇,邀请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不朽的巨幅穹顶画《创世纪》和《最后审判》。新教改革前的罗马,仿佛回到了二千年前诸神狂欢的世代。一面是荒淫、堕落和层出不穷的阴谋,一面是散发着肉体气息的伟大艺术。教皇和红衣主教们,几乎人人都包养情妇,生养众多。在整个十五世纪,没有一个教皇不是通过买卖圣职贿选而来的。除了腐败的躯壳和堂皇的圣殿,基督信仰在意大利已荡然无存。一个文艺复兴的世界对主教们的淫乱和邪恶,怀着一种宽厚的、甚至如释重负的好感。而这一系列被称为“最文艺复兴”的教皇们,也无不是艺术的鉴赏者和最慷慨的赞助人。差不多一个世纪,主教们在两个世界之间犹豫不决,到底是成为凯撒的继承人,还是继续做使徒彼得的继承人?
  直到1492年,罗德里格·博尔吉亚当选为教皇。这是出自西班牙裔的博尔吉亚(波奇亚)家族的第二位教皇。他贿赂每一位红衣主教的巨款,使这位罗马城最富有的人也差点破产。他以“亚历山大大帝”为名,称为亚历山大六世。他终其一生,扶持四个私生子建立了庞大的权势。其中一个,红衣主教凯撒·博尔吉亚,以他的野蛮、残忍和征战的天才,在28岁时就为他父亲打下了半个意大利,将一个教皇国的梦想献给他的家族。也成为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最令人生畏的统治者。这一对父子的名字,“亚历山大和凯撒”,仿佛一个咒语,预示着这个世界接下来一个几百年的噩梦——“凯撒的物归给凯撒,上帝的物也归给凯撒”。从此国家主义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持续到两次世界大战及1989年,才算告一段落。
  从某个角度说,人类史上没有比亚历山大六世更邪恶的统治者。另一位比他好不到那里去的利奥十世,这样评价他的前任,“我们被世上最野蛮的恶狼抓住了,我们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剥”。这位教皇妄称上帝的名,以最圣洁的外貌施行最污秽的统治。去年以来,西班牙和好莱坞竟不约而同地,接连拍出两部关于这个家族的传记片。好莱坞的那部由柯林·法瑞尔主演,尚未公映。我看了西班牙的版本,生怕好莱坞也不会拍得更好了。看这部电影,你会更理解二十年后的新教改革,上帝在那个时代如何呼召他的门徒,扭转了一个彻底败坏的欧洲。你也会更加认同,马丁·路德对着圣彼得大教堂的那个宝座所发出的诅咒,一点也不恶毒,而是对事实的描述——坐在那上面的,是撒旦在人间的代表。
  很遗憾的,是电影中没有出现两个应该出现的人,一个是画家达芬奇,他是凯撒军队的总工程师,为恺撒设计了可装载三百多士兵的攻城器械。一个是马基雅维利,他长期驻在博尔吉亚的宫廷里,在《君主论》里,他将这位被无数历史学家视为尼禄、卡里古拉一般的暴君的公爵,当作理想君主的典范。马基雅维利期望这对父子能够统一意大利,恢复亚历山大后裔的辉煌。他称这位不择手段的公爵是“全意大利最勇敢最聪明的人”。
  一个教皇,一个公爵,如果再加一个艺术家和一个政治学者,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图画就更加完整了。失去了与文艺复兴的联系,这些“文艺复兴教皇”的道德沦丧与政治权术,就被电影简化了,成了我们熟悉的宫廷血腥与厚黑学,只不过从我们熟悉的皇宫,换成了我们不熟悉的教廷。

评论:

  • 唐永昌 4小时前 :

    现实生活与虚拟剧集之间的交互吻合,台词太过凝练以至于大部分喋喋不休的对话都看得人云里雾里。露西在片场失神的那一刻,事业与家庭同向推进的聚合点就此拆散,她在摄影棚内的表演真实浓度也瞬间降到最低,最后因为婚姻的一番波折放弃了事业上的想法。前四分之三细碎冗杂的争执让人实在难以入戏,只有后四分之一妮可和巴登开始发力表演才慢慢找回感觉。索金目前还不太具备能把他一流的剧本转化为二流影像的能力,半纪实访谈、排练时间记录、双线回忆插叙都没能为正常影片叙事做出应有的贡献。

  • 廖正青 8小时前 :

    Lucy的心魔是执着,事事都必须在乎,对政治、对感情、对艺术都不能含糊。她的丈夫却相反,只想过一种80分的日子,所以才会逃离妻子去“打牌”,觉得就算招妓也没什么,给自己放完20分的风,还是可以做个80分的好老公。故事表面上是现实版《一个明星的诞生》,我倒觉得双方成就的差异其实并非关键。

  • 卓辰宇 1小时前 :

    索金太牛逼了!真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屁大点事儿都能写得如此细致动人,最后的反高潮太漂亮了,女主角这个角色就是为了奥斯卡影后写的吧,且妮可基德曼也演绎得特别入木三分!只是这个剧本实在太拉仇恨了,真的就像索金在影片中暗戳戳讽刺的那样,好莱坞只有三种编剧:蠢货,王八蛋,和我艾伦索金!

  • 应梓颖 0小时前 :

    剧本不行,全靠妮可基德曼一个人在撑着,冗长的剧本,中后段我一度走神,好在结局把我拉回来了。影片表达的其实是一个女性在政治迫害,职场不公,婚姻不幸等等元素下的逆袭。然而太过流水账的剧情,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女性坚韧的力量,直到结局,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她赢了。

  • 佼健柏 1小时前 :

    艾伦索金还是有想法的,至少不是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的人物传记,一条线采用人物访谈+闪回的形式展示了主角几个重要的人生历程,一条线聚焦在一周时间的情景喜剧创作,不过除了结构上的些许花样影片整体缺乏闪光点,剪辑混乱又臃肿无趣。

  • 义晴曦 8小时前 :

    Lucy just wanna move on, and she did it.

  • 卫荣涛 1小时前 :

    它可能被诟病的一切,都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 乐凌香 5小时前 :

    至少可以一睹那个年代美国拍情景剧片场的创作氛围也是不多的观影体验

  • 念元魁 4小时前 :

    毕竟我开始喜欢他时就是因为日落大道60号演播室

  • 充欣然 5小时前 :

    广告大片的气质,疫情+人工智能,索德伯格真会玩儿!

  • 卫占芳 4小时前 :

    7/10,混入了太多议题了,再加上大段大段的台词,容易让人找不到重点,也难以细细回味。

  • 婷萱 9小时前 :

    流媒体定制小片子,甲方在上,成本受限,所以功力只显三成?

  • 卓尔云 8小时前 :

    Sorkin一贯的大量对话台词妙语如珠。利用特殊化妆改变演员外型去贴近原始人物,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形似而神似?

  • 刀英耀 4小时前 :

    社恐患者版“后窗”?这时长是不是标错了,找的资源都是89min

  • 仰代萱 8小时前 :

    covid-19、Metoo、大数据、《后窗》的大背景杂糅+女性反杀主线。给死宅的启示或许有:勤运动多锻炼,要当技术宅,改用智能家居。

  • 安颐然 7小时前 :

    索德伯格也是相当赶潮流了,新冠疫情+大数据时代+Metoo,把这三大热门话题融合成了一个90分钟故事,拍得有速度感有反思,女主单枪匹马挑战强权也算copy自己的《永不妥协》了,至于对《后窗》的致敬打破了从偷窥者视角切入,而是以被窥看者作为主角,正好暗示了信息时代每个人都面临了被监控的命运,片中有两段让人后脊发凉:一是女主虹膜信息被授权只是因为同意了某网站条款,二是犯罪者轻易通过定位和搜索记录成功拦截女主位置。

  • 强嘉 1小时前 :

    大概是疫情场景下看到的有趣的片了……小品,小剧情。看看装修也挺好的😆

  • 文信 9小时前 :

    意料之外地很流畅,没觉得插叙让时间线混乱,反而看完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需要去补一补历史了,但缺乏背景知识也不影响对电影的理解。蛮舒服的一部。

  • 佑桓 9小时前 :

    索金写剧本的能力很强,但是作为导演还是过于“工整平庸”了…双线叙事反而起到了弄巧成拙的效果。不过传奇的表演非常出色,最后一幕听到“I‘m Home”后的恍惚是属于她的oscar moment

  • 危景同 1小时前 :

    靠对话传达的信息点高频输出持续而密集,一开始确实感到有点疲。fight against McCarthyism、对拉丁裔移民和女性的歧视、年龄困境容貌焦虑、婚姻。最后听到戏中丈夫角色扮演者 - 自己鲜少归家的丈夫说出台词“I’m home”,一瞬间的出神让Lucy Ricardo与Lucille Ball融为一体,舞台与现实的隔阂不再。Nicole的表演可圈可点。最喜欢的一个小段落是Lucille指出不要把观众当傻子(害)。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