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腐化。

评论:

  • 磨琦珍 8小时前 :

    亲人的离去,治愈需要多长时间?“回忆在,人就在。”我相信这句话。从完全接受的那一刻起,不再和情绪做对抗,我知道自己已不再需要被“治愈”。

  • 羿丽珠 1小时前 :

    8.5。以为是社会议题,导演却更侧重精神方面。不是积极或消极如此二元,而是过程和升华。有无尽的自由,也有无尽的孤独。女配角说出的所见之美想起银翼杀手中的名台词,人和仿生人在精神上有了那一刻的共通。

  • 柔馨 7小时前 :

    何止是流浪,在都市里独居,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在钢铁丛林里蔓延,每到深夜都想尝试放纵自己,用感官的刺激来弥合精神上的空虚。

  • 詹寄凡 9小时前 :

    赵婷导演非常稳啊,完成度相当高,影像很扎实。这电影手法现代,也很美国。前半段很碎的剪辑,节奏拉快,夹杂着动人心魄的自然长镜头,能看到一些泰伦斯马力克,后半段慢下来,其实总体社会议题谈的不多,更多还是对人精神、情感层面的探讨和挖掘,诸如生活的意义,人生选择(人是本性和环境的混合产物,环境、人生际遇发生骤变,有人回避,有人妥协,有人直面,有人遵从本心),何处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科恩嫂表演绝对一流。配乐确实铺的略满,基调上苍凉感可能不够。看好夺奥斯卡BP或directing !

  • 鄢浩然 4小时前 :

    到底什么才是活着呐

  • 泉悦心 1小时前 :

    拍得太好了 不过想加一句 Empire NV其实离现代文明真的很近 开车一小时到Reno 而且每年火人节就在旁边 知道了之后略微影响观影体验 矫情化了“孤独”

  • 琬彩 2小时前 :

    我主要是真的不太喜欢科恩嫂… 真的很苦相啊,看了难受。如果换个主演,大概甚至还会列入我比较心水的电影list……

  • 淑彩 3小时前 :

    整体挺chill out,通俗版Terrence Malick能成新一代的鸡汤配方倒是没想到。

  • 睦雁凡 6小时前 :

    一个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很不错。有时让我想起瓦尔达。不过把丧亲之痛与寻求自由的人生态度混在一起谈,有些重心不明确。

  • 柏嘉 9小时前 :

    祝贺赵婷。讲点电影外的,那些人争执的国籍或者自豪感什么的,不过是自卑+民粹。

  • 镜悠馨 5小时前 :

    不知道為什麼想到逆光那兩句歌詞。離開釋懷很短暫又重來。吾心安處是吾家,人生後半程孑然一身的在大山大海中找一個parking place,看似淒涼的context但不給予評價。如此嫻熟的調度與情緒克制的演出,好電影。

  • 谷慧云 4小时前 :

    放在上大学时候年少轻狂的我为了刷奥斯卡提名片单显得逼格颇高,这类片子是一定要长评加美言几句的。但是对于现在下了班,学完习,只想闲暇时间看点片子放松一下自己的我,只想说,无病呻吟,真墨迹~

  • 花天翰 9小时前 :

    赵婷延续了《骑士》里的那种细腻和挣扎,但更加成熟和精准的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观众能够清晰的感受片中人物最私人化的感受,片中那种迷茫以及过一天是一天的无奈,全被表现得极其真实,这种感觉不像是在看一部电影,而是真正的把观众带进了角色的身体里,就好像自己在经历他们正在经历的东西一样。科恩嫂的表演无话可说的好。

  • 郦从波 8小时前 :

    慢慢的成纪录片式的展开美国中西部的普通人故事。我也是从一个矿业小镇出来的,如今很久没有回去了。

  • 是鸿信 7小时前 :

    1、一首现代游牧民的散文诗,全片散发出自然随性的魅力,碎片化日常,消解真实时间,无数细碎的生活日常组成了个体的人生经历;2、女版《海边的曼彻斯特》,丈夫去世的心伤难以痊愈,不得不上路寻求慰藉,这当然是表层意思,深层的是质疑世俗意义的人生,人应该怎样选择活着;3、一个人开着房车行驶在苍茫的大地上,真有种“寄蜉蝣于天地”的意味,细品之下便是“哀吾生之须臾”的感慨。

  • 漫烨伟 6小时前 :

    剪辑和叙事的果断和延宕导致整部片子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模糊,更像是动物迁徙一般无知无觉,我觉得是优点。

  • 静梅 6小时前 :

    定居是生活,否定生活的人只是houseless,被生活否定的人才是homeless。弗恩不是无家可归,有妹妹可以接纳她,也有情人Dave邀请她。她的可能性不是被否定的,是她否定了可能性。和杰克凯鲁亚克的嬉皮突破界限寻求刺激的在路上不同,无依之地的现代游民是带着创伤在路上。无论哪种在路上,这种生活都是拥抱陌生,讴歌不确定性,这是根植于西方游牧文化基因之上的,而我们是这种文化的局外人,难以共情。

  • 骏钊 7小时前 :

    可能是由于电影中大部分角色都是真实的,这部电影又给了我一种半纪录片的感觉。我从未接触过这种houseless的生活,看完在震惊之后也只能失语。但我觉得最值得提到的一点是,导演在处理这些角色和情节时,并没有对他们或是社会作任何的道德批判,拍摄的镜头也多是平视(除了亚马逊,它实在是太大了)。它展示了这些“打工人”在被社会抛弃后的另一种可能,这也使得这部08年金融危机背景的电影,在现今的形势下有着特别的意义。

  • 璩敏丽 8小时前 :

    别一天到晚骂了,拍一部以老年女性为主角的“中国电影”,用脚投票去电影院支持它。两条能做到其中一条,你就很棒了!有朋友说这是一部无剧情、反情节、记录风的片子。我不同意。别的不说,电影里音乐满满的,情绪满满的,抒情诗般的镜头,纪录片不是这个拍法啊,又不是《舌尖上的中国》,而且也是有情节有主线的,互为回文,前后呼应。科恩嫂这种大女主应该不是天生的,敬佩。

  • 邦安 3小时前 :

    1、一首现代游牧民的散文诗,全片散发出自然随性的魅力,碎片化日常,消解真实时间,无数细碎的生活日常组成了个体的人生经历;2、女版《海边的曼彻斯特》,丈夫去世的心伤难以痊愈,不得不上路寻求慰藉,这当然是表层意思,深层的是质疑世俗意义的人生,人应该怎样选择活着;3、一个人开着房车行驶在苍茫的大地上,真有种“寄蜉蝣于天地”的意味,细品之下便是“哀吾生之须臾”的感慨。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